郝明金在民建中央十一届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日期:2018-04-15 17:36:43  作者: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准确把握性质定位

  努力提高专门委员会建设工作水平

  郝明金

  (2018年4月1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一届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这是民建十一大以后召开的一次涉及全局工作的重要会议。这不仅是新一届专门委员会的组建会,还是新一届会的参政议政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民建十一大的各项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的全局工作,以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为目标,回顾民建中央专门委员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十届中央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专委会建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下面,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专门委员会20年的发展历程

  成立专门委员会是民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对于加强本会参政议政队伍建设,发挥会的专门人才优势,拓展参政议政领域,发挥会的整体作用,培养锻炼干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上世纪50年代,本会就成立了妇女工作委员会,1960年成立了家属工作委员会,但这些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并不在参政议政方面,随着形势变化,这些委员会不再保留。改革开放后,本会在工作实践中愈发认识到发挥整体优势的必要性。1998年3月,七届二次中常委会议决定设立经济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企业工作委员会、科教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和会史研究委员会,人数186人。一般认为,这标志着本会专门委员会正式成立。经八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决定设立9个专门委员会,人数增加到268人;后来调整到了340人。2008年九届的时候,设立10个专委会,新设了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人数增加到了540人,专门委员会的力量得到增强。2013年,十届专委会增加到了12个,委员人数达到733人。十一届专委会基本上保持了十届的规模,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20年来,会的专门委员会从小到大,人数从少到多,领域逐渐拓展,能力不断增强,作用愈加突出,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在,会中央的12个专门委员会、拥有700多名会内专家学者、会务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包括了相当一部分会的优秀人才,涵盖了参政议政各领域,已经成为会中央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所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专委会20年来的发展,得益于会中央的高度重视。历届会中央领导都高度重视专委会的建设和工作,思危、昌智主席亲自参加专委会成立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职责定位,提出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务;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负责,加强领导,参加专委会会议,指导工作开展。会中央领导的重视,是做好专委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20年来的发展,得益于地方组织的大力支持。各省级组织积极向会中央专委会推荐优秀人才,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委会队伍;同时,为专委会在本地区举办会议和开展调研,提供各种支持和便利条件,拓展了专委会活动的领域,增强了专委会工作的成效,扩大了专委会的社会影响,并使专委会工作和地方工作得到很好的结合。

  20年来的发展,得益于专委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专委会委员是专委会工作的主体,大家都能够珍惜专委会这份“荣誉”,认真履行好这份“职责”,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专委会工作的关系,克服各种实际困难,积极参加专委会活动,利用专委会这个平台,把专业所长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为会的参政议政工作作出了贡献。

  20年来的发展,得益于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证明,专委会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把握专委会工作规律,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持专委会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各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工作规则,实行主任、副主任负责制,加强委员队伍纪律约束,加强课题题目筛选和课题研究,加强会议组织和调研,在组织机制、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二、十届中央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情况

  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本会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五年,也是会的专委会工作持续发展的五年。五年来,专委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新的成绩,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会中央根据新形势,及时对专委会建设做出了新部署。2013年5月,举行了十届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专委会工作随之有序开展。2015年5月,对专门委员会委员进行了增补。同年9月,召开民建中央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对专门委员会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2016年5月,召开民建中央专门委员会工作研讨会,推动专门委员会工作提升到新水平。在专门委员会建设上,会中央始终要求各专门委员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注重成果质量,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委员素质。各专门委员会结合自身特点,突出专业优势,创新自选动作,加强互动合作,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各位委员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增长了才干和知识,得到民建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十届专委会的733名委员中,有14位全国人大代表、28位全国政协委员,有64人在建会70周年时被评为民建全国优秀会员,48人被评为民建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会员,56人被评为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35人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

  十届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有效做法:

  一是建立科学严谨的制度机制,保障专委会规范运转。各专委会在成立之初,全部按照《十届专门委员会通则》制定了本专委会的工作规则,加强工作规范,形成分管主席直接领导、主任会议负责、全体委员参与、部门辅助推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建立了主任会议制度、全体会议制度、选题制度和考勤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一方面保障了年度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为研究新一届专门委员会委员人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选题机制,保障整体效能更好发挥。各专委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会中央中心工作,确定主研究课题,个人通过参与主课题,或自选课题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开展调研,提供成果。十届期间,经济委员会、财政金融委员会、企业委员会、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为中央常委会研究经济形势提供研究报告19篇。五年内,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课题调研报告338篇,是九届专委会的4.5倍;这些调研报告中转化为会中央提案41件,委员们共提供社情民意信息883篇,参与会中央在高层协商、全国政协会议等各类协商活动的发言起草37人次,参与会中央年度重点课题调研80人次,各项数字均大幅提高。

  三是探索在特色基础上的工作创新,吸引委员更加广泛参与。各专委会根据委员较为分散、研究方向不尽相同的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开拓创新,举办各种论坛、研讨会和培训班37次。经济委员会针对每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高层协商等工作,采取召开专题论坛和研讨会、上门约稿的方式,扩大委员参与度。企业委员会参与举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举办项目投资推介会、企业家培训班,直接参与支持经济发展。科教委员会聚焦重点和特色研究领域,把打造民建在企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的相对优势作为主攻方向,最大程度吸引委员参与课题研究。理论研究委员会坚持会的建设理论研究,特别是在迎接本会成立70周年时,围绕“参政党建设发展经验和规律”主题,确定四个重点研究课题,让委员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题,各展所长。财政金融委员会、法制委员会、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举办各具特色的论坛活动,与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等互动交流,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四是秉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开放态度,共同赢得良好工作效果。各专委会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开放态度,在互动中提升工作水平。有的专委会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扩大工作覆盖面。妇女委员会邀请省级组织妇委会主任参加活动,实现了对会中央和省级组织两级妇委会工作的“双促进”。对外联络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其他委员会的委员作为特邀委员参加调研工作和活动。有的专委会坚持走出去,在社会服务中要成效。文化委员会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组,努力打造精品文化论坛,建立活动基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每年都开展送医下乡和免费体检活动,医疗专家们实地指导贫困地区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有的与基层医院医生结成对子,切实帮助基层提高诊疗水平。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积极参加会中央对口的贵州黔西县、河北丰宁县的扶贫活动。五年内,各专委会共组织扶贫济困、送医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46次,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同志们,成绩应充分肯定,好的做法应继续坚持,同时,我们只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把专委会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有的对专委会的性质定位认识不是十分清楚;二是有的专委会服务会中央中心工作的意识不够强,确定的课题与会中央中心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三是各专委会发展不够平衡,工作效能相差比较大;四是专委会把握“调查”与“研究”之间的平衡不够,需要提高调研成果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可行性;五是少数委员参加专委会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甚至不参加活动。我们要重视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正确认识专委会的性质定位

  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也是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70周年,是新一届民建中央履职的第一年。新一届会中央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各项工作要开好局起好步,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必须加强会的建设,努力提高参政本领,发挥会的整体作用。这是形势任务的需要,也是参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加强专委会建设,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是本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会中央对专委会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专委会站在新起点,也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只有加强专委会工作,才能进一步提升本会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只有加强专委会工作,才能有效发挥会的整体功能;只有加强专委会工作,才能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保证会的建设和工作持续发展。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专委会的性质和定位,关系到专委会发展的方向和职能发挥,是开展专委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识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指导将来的工作实践。认识要跟上形势的发展,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将来形势任务发生了变化,认识也会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专委会作为会中央的重要机构,是会中央全面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基础。各专门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把会内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集合起来,根据会中央的中心工作,就其专业所长或专门优势,承担某一方面的调研任务,充分调动专委会成员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认真组织研讨,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可行性的调研成果。这些调研成果,有的作为会中央呈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调研报告,有的作为参加高层协商的意见建议,有的用来参加全国政协的专题协商、双周协商会,有的作为会中央在每年全国政协大会上的提案或发言,还有的作为向有关部门反映的社情民意。

  概括地说,会中央的专门委员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法定性。各专门委员会依据会的章程设立。会章是会的行为规范和根本遵循,是本会开展工作的依据。会章第二十四条规定,中央委员会根据需要可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专门委员会的设立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会章第二十二条又规定,中央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之一,是听取和审查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由此可见,专委会自始具有法定性,它的产生由常委会决定,向常委会报告工作,法定性赋予其权威地位和特定职责。

  专业性。各专门委员会是会中央根据参政议政工作需要,按照专业原则组建的,其组成人员大多熟悉本行业法规、政策,具有相关领域的业务知识,拥有专业优势,富有专业精神;或在相关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是所在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由这些优秀个体组成专委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产生正面的集体效应,使其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优势,能够承担会中央的重点调研课题,为会中央参政议政提供良好服务。

  经常性。会的代表大会五年举行一次会议,中央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中央常委会每年举行四次会议,在闭会期间,他们不再连续工作。而专门委员会就其整体工作而言则具有连续性,它们不会因中央委员会或常委会的闭会而停止工作,自成立就持续不断地开展工作,自身不存在闭会或休会的问题。专委会对有关调研课题可以持续关注,广泛深入调研,掌握大量第一手真实材料,增强本会在某个课题上参政议政的话语权,在传统优势上形成本会参政议政新特色。

  明确会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定位,使大家搞清楚专委会的重要性质、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弄明白专委会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意义不限于理论层面,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在会中央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中,专委会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专委会工作不是可做可不做,可多做可少做;专委会成员不仅是荣誉,也不仅是“照顾安排”,更是一种工作,一份责任,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大家必须要增强做好专委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有效发挥会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效能

  一是要把专门委员会作为民建中央参政议政的主力军和内生智库。各专委会由民建会员中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参政议政骨干组成,是会中央参政议政的主力军和内生智库,发挥着“建言践行”的作用。专门委员会参与会中央参政议政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参加会中央的年度重点课题调研,开展专委会年度课题调研,在会中央常委会上作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为会中央参加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各种形式的会议提供参政议政素材和建议,以委员个人名义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专门委员会是会中央参政议政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中央参政议政可以信赖且可以依靠的主要力量,为会的参政议政工作提供着重要支撑。

  二是要把专门委员会作为民建发现锻炼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从长远来看,会的参政议政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并非短时期突然涌现,是在实践中逐渐锻炼成长起来的。一方面,委员们通过专委会参与会的工作,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会的事业作贡献;另一方面,会中央通过专委会密切联系会员,从中发现优秀人才,有意识地对他们加以锻炼和培养,作为会的后备干部,将来担任会的领导职务。同时,专门委员会还可以利用自身联系广泛的特点,积极发现本领域、本专业的会外优秀人才,及时争取吸纳到会里来。要高度重视专门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委员的骨干作用,既要给任务、压担子,又要保护好积极性,为他们干事创业和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三是要把专门委员会作为民建中央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民建作为参政党,当前履职工作任务很重,不仅没有数量的限制,还有“高质量”的要求,仅仅依靠会中央机关的同志难以胜任。条条溪流汇江河,众人拾柴火焰高,必须挖掘会内专委会丰富的资源,发挥群体优势和整体功能。专门委员会作为民建凝智聚力、集聚人才的专门机构,作为一支已经组织动员起来的力量,随时可以承担会中央布置的调研任务,为本会参政议政贡献力量。各专门委员会要明确自身职能定位,立足自身优势,利用专业特长,自觉加强与会中央职能部门的联系,在开展活动中互相密切配合,成为会中央机关工作的重要补充。

  五、努力做好本届会中央专门委员会工作

  与十届一样,本届会中央共设置了12个专委会。共有730名委员,平均年龄为50.2岁(其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236人,占32.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720人,占98.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04人,硕士学位的216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475人,占65.1%;十一届中央委员101人,占13.8%;新任委员381人,占52.2%;女委员197人,占27%。

  新一届会中央专委会工作将全面展开,新的历史使命在召唤我们,新的工作任务在等待我们,我们要重整行装再出发,努力做好本届专委会的工作,下面,我就此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和本领。民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当前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履职能力与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要使我们的思想和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履行好新时代肩负的职责,就必须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现代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不断大量涌现。学习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满则骄,骄则必败,没有人不学习就可以胜任一切。会的十一大以来,我们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全会高度重视。这里再强调三点:第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学习关于新型政党制度及政党协商的重要论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坚持专委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习近平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工作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本会老一辈领导人孙起孟同志说:“工作结合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在结合上下工夫”。专委会委员都是所在领域的专家学者,理论水平较高,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提出切合实际的务实之言,避免陷入空谈。第三,要以友为师,注意向其他民主党派学习。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各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党职能实践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注意学习兄弟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包括专委会工作中实行的一些好的,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方式、方法和做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工作成效,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是要深入调研,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做好专委会工作离不开调研,要在“调”、“研”上同时下工夫。调查是基础,再对调查了解掌握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这是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坚持的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参加政协联组会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决不是搞花架子,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总书记讲话时还特别提到民建老一代领导人黄炎培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提出了100多条好的意见建议,多数都得到了采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胡厥文在南方调查中,发现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中存在严重问题,民建、工商联各地组织发动千余成员,广泛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写成13万多字的调查材料,并召开专门座谈会,形成报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和采纳。我们要传承民建老一代领导人深入调研、求真务实的优良工作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专委会的基本工作方法,再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调研方式更丰富,调研成效更显著。

  三是要加强领导,全方位支持专委会做好工作。会中央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专委会工作,为专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第一,要加强领导。主席会议成员按照分工,负责分管各专门委员会,将专委会工作抓在手上,认真研究部署工作,及时了解专委会工作情况,参加专委会有关活动,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二,要做好经费保障。适时安排专委会经费预算,每年每个专委会给予13万元工作经费支持,保证相关会议和课题调研之用。会中央将在政协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积极吸收采纳专委会反映或报送的研究成果。《经济界》《民讯》和网站择优采用专委会调研成果,扩大专委会的社会影响。其他调研成果可以结集汇编,供会中央领导和机关工作部门参考。第三,要建立专委会委员培训机制。要把对专委会委员的培训纳入会的整体培训计划,安排专委会委员参加会中央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或定期举办专门针对专委会委员的专项培训。邀请专委会委员参加会中央组织的重点调研活动。第四,会中央各部门、各专委会秘书长要切实负责,为专委会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委员联络、组织、调研等等。

  四是要健全制度,搞好专委会自身建设。要健全完善专委会各项制度,保证专委会工作规范化发展。专委会主任是“关键少数”,要负起责任,以身作则,带好队伍,搞好工作;各位副主任要积极配合,分工合作;专委会的重要工作要经过主任、副主任协商和交换意见决定。主任、副主任除参与会中央有关重要工作外,也要在本专委会的主要选题、调研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多思考和谋划。有的副主任还要独立承担专委会部分工作。大家要借此次专委会成立大会之机,做好五年工作规划。首先是要研究、制定好今年的工作计划,迈好工作开局第一步。各专委会每年的计划,包括选题、调研、活动和地点等商定后,需报会中央主席办公会批准后方可实施。要严格按计划开展工作,谋定而动,注重实效,拿出成果。要树立精品意识,对专委会承担的调研任务,要切实保证成果质量。要围绕会中央中心工作开展活动,集中力量攻关,履行好既定职责,完成好布置的“作业”。也可以“央”“地”携手,联合调研,成果共享,一果多用。要提倡创新、开放理念,借助“外智”、“外力”,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全方位、多样性、灵活性开展工作,保持专委会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为新时代会中央的专委会工作探索出新的路子。

  五是要履职尽责,发扬专委会委员的责任、使命和担当精神。专委会事关会的全局工作,离不开会中央的重视支持,更离不开全体专委会委员的共同努力,尽管各位委员都是兼职,但是,兼职也是一种“职务”,是“实职”不是“虚职”,既“兼职”,则“履职”,就要有责任和担当精神。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专委会工作和本职工作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专委会都是按照专业原则组建的,专委会工作与你的本职工作相一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参与专委会工作,你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也使你有与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丰富完善了专业知识,是对多方面有利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如果说没有一点个人的付出,也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确实在时间上有时存在冲突,但是只要我们合理安排好,是可以妥善处理的。专委会工作具有经常性,委员们也可以随时通过参与调研、座谈、电邮、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参与专委会活动。如果担任专委会委员,在五年任期内不参加专委会的一次活动,也没有以其他方式参与会的工作,就是“失职”,任何理由都是难以说得过去的。我们应尽量避免和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