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这无疑给我省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郑州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河南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双一流”大学到底该怎么建?怎样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在促进郑大、河大再上新台阶的同时,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龚立群就这一话题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郑大、河大双双入选“双一流”,这个机遇对中西部人口大省和教育人口大省河南来说至关重要。这说明国家大力支持河南加快建设,当然,河南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列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并不意味着已经是一流高校、一流学科,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的目标。
目标确定,首先就要查找差距和短板。一定要切实瞄准学校的专业,瞄准国际一流水平,把人才和专业设置引进来,搭建平台。
谈到人才,这是我们“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核心,也是最大的短板。我省高校还面临着大师级领军人才、国际顶尖人才团队匮乏的局面。当前财政支出中的科技创新支出已经很高,这么大的投入,投到哪儿、投给谁,教学设备、实验室装备的更新,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等都可以去做,关键是选哪些专业作为突破口,选哪些领军人物,为我们建设“双一流”大学服务。所以,建设“双一流”大学关键在于“引智”。
引进人才,我省出台了许多政策,也给了很丰厚的待遇。但吸引高层次人才,就像办企业要优化营商环境一样,办大学也要营造好创建环境。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果在这里有他事业发展的平台,他研究的成果能在这里转化,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人才自然就能吸引来。
建设“双一流”,不能操之过急,而要结合实际发展环境,整合学校自身的优势资源布局规划,选择好专业作为突破口。比如说我们的“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这些国家战略需要河南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优质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撑。
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要将引进高层次人才、优秀教师的培养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相结合,瞄准世界一流目标,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和短板,通过布局规划,制订计划和行动方案。所以不要着急,不要盲目跟风追风,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抓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