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甘甜真理 点亮信念之灯
日期:2022-10-09 15:29:12  作者:丁堂峰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网站 

  人为什么要读书?答案很多。有的从利益回报,有的从人生修养,有的从家国情怀等不同方面作出了多样性回答。

  伟大人物为环球同此凉热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读书.....他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从马列经典原著中汲取智慧力量,以卓越的战略思维和非凡的历史预见,引领人民自觉地、主动地创造历史。

  我们读书是要提升自己,改善生活(物质、精神诸方面)品质,更要见贤思齐,向往真理,融入历史洪流,担当时代使命。

  毛主席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同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当年毛主席立志,丈夫要为天下奇,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一时多少豪杰,应者云集。

  马克思主义就是一座学问的高山,站在这样一座高山上,视野辽阔,俯仰自如;站在这样一座高山上,能穿透历史的重重迷雾,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能引导革命者更快走出黑暗的丛林,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世界观、方法论、前行的道路和当初的制度设计,都是发端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马克思主义是一座指引航向的灯塔,共产党人为着远大理想,孜孜追求,上下求索。对于宣言,毛主席终身研读,不下百遍;习近平总书记则身体力行,带领政治局全体成员,学习宣言,重温初心。

  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真理的味道有多甘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有话语权。百年前,受尽列强凌辱、濒临危亡的旧中国,犹如孤海扁舟,“上有风雨之摧淋,下有狂涛之荡激”。如何救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人以超人胆识和绝境铸剑的气魄,创造了一个个空前的人间奇迹!

  金一南说过,世上有两种人最可怕:有信仰的书生和拿起武器的农民。理论一经武装群众,“不可能成为了可能”,中国从“有被开除出球籍的危险”转而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这就是真理的迸发的磅礴力量!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到新中国的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凤凰涅槃!

  最是读书能致远。站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和道义的高山上,共产党人永远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以高度的历史自信,牢牢掌控历史主动权。哪怕遇到绝境,心中有信仰,内心有光明,就一定有冲破绝境的力量!

  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书香不仅是“挥一挥衣袖”式的小资情调,更要有回望历史的大气磅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熟读经典,叩问初心,我们深感在今天的中国,最大的智慧和道理就是跟党走,走大道,行大义。让我们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和“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保持探求“大本大源”和追求道德完美的传统,牢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看家本领”,走好新的历史条件下“赶考”路和“长征”路,和14亿中国人民一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好读书、读好书,凝聚智慧,汇集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民建商丘市委会理论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