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统战缘 我的民建情
日期:2009-09-30 17:03:48  作者:李云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 

 

20047月,我参加工作。工作的第一站是一个乡政府,主要工作是负责办公室的文秘工作。

 

第一次与统战的缘分是参加工作后半年。当时,乡里分管统战工作的一个副书记让我写一篇关于统战工作的总结。领导的工作安排,让我有了受到“重用”的感觉,当时,自己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稿子写好。在查阅过唯一的资料--《中国统一战线》后(那时,乡里还没有上网的地方),我写出了一个长达10多页的乡镇统战工作总结,尽管当时的领导给予了一些肯定性的评价;尽管最后稿子缩写了4页;尽管现在看来,里面有太多对统战知识一知片解的内容。但是,它打开了我对统一战线知识获知的一个窗口,让我知道了统一战线是战时法宝,是建国良策,是和谐之本。

 

第二次与统战的缘分是2005年初。那时,因工作需要,我被借调到鹤山区委统战部工作一年。在那里,本职工作就是统战。于是,我有了更多的途径学习统战知识: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通过更多的统战资料和快捷的网络手段,我获取了大量的统战知识,学习了较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较快地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全年统战信息工作由最初的末位跃升为全市第二,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肯定。

 

第三次统战缘是20073月,我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配组到一个办事处领导班子。这一次,我是统战政策中关于党外干部选拔使用的直接受益者。凭借自己几年工作中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凭借自己知识的积累,凭借自己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我积极建言,履行职责,在办事处班子建设、经济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肯定和支持。在我们合作共事的班子其他领导那儿,我经常听到他们说这样一句话:“班子会中总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我把这句话理解为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的表达。在求同存异的环境中,在政治协商的气氛中,我发挥了岗位和党外双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

 

200711月,我调入到民建鹤壁市委机关工作,任副秘书长职务。这也奠定了我与统战一生的情缘。那个时候民建鹤壁市委还没有成立市委会,准确的名字叫作中国民主建国会鹤壁市筹备工作委员会。当时,尽管自己与统战结下了三年情缘,对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我不能详细阐释中国民主建国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当时,机关就我自己一个人,我只能加快学习的步伐,全面撒网式的将民建知识往自己脑中装,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那段时间,我总爱和亲朋好友谈论民建工作,谈论党派工作。由于太多的话题都是这些,朋友说我着了民建“魔”,中了民建“毒”了。200712月份,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

 

作为一名民建会员,特别是作为一名民建组织专职会员,我更加明白,我比别人都要努力学习,学习会史、会章;学习会的精神、要求;学习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学习优秀会员的品质……愈是学习,愈是了解;愈是了解,愈是热爱。

 

战争中,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民建老一辈和同志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实业救国、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的事业无私奉献精神,奔走疾呼的身影,让我为之动容。国家动乱时,民建会员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让我为之折服。

 

新时期,民建会员,高瞻远瞩、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等工作准则让我为之叹服。在汶川大地震等国家的大灾大难面前,我看到了会员的慷慨解襄;在各自的岗位上,我看到是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不断创新;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上,我看到是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会员识大局、顾大体、建言献策,为天下尽已全力的责任……这些,都是我自豪的理由。

 

就像爱着自己的小家一样,我爱着民建这个“大家”,爱着统战一线这个为祖国解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现在仍然生机勃勃的家。

 

这就是我的统战缘、民建情。当然,这不是一段情缘,对于我来说,生命不息,情缘不止。(作者系民建鹤壁市委机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