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党员的“村支书”
日期:2015-12-18 16:24:43  作者:徐爱荣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 

开封市民建会员孙树祥同志下乡扶贫的先进事迹,一直以来广为传颂。1993年作为各民主党派唯一代表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大会,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国智力支边扶贫”先进个人。

 

孙树祥同志是开封中药制药厂助理工程师,自幼在中药材行栈里摸爬滚打,最擅长中草药的种植、采摘、鉴别和加工。1987年秋,孙树祥被市医药管理局派往尉氏县米加村扶贫,时间三年,但他一去便是六年。不少人不解地问:“农村那么苦,你真的不知道?!”,他不做任何解释,只是淡淡地说:“乡亲们说啥也不让俺走,没办法只好留下来呗”。

 

帮扶贫困村  一季得翻身

 

米加村地处黄河故道,风沙盐碱,土地贫瘠,不旱就涝,村里也没有像样的企业,听天由命,群众生活相当困难,是一个远近出了名的特困村。

 

孙树祥和村干部一班人,走乡串户,座谈访问,查问题、找根源,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他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考察了土质、气候及水资源等状况,并根据多年来积累的种植中草药的实践经验,大胆决策,响亮地提出“种植草药,一季脱贫”的奋斗目标。第二年春,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开荒种药,把几百亩不毛滩地全部种上了板蓝根、穿心莲、生地黄、怀牛膝等草药。当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加上药田管理到位,草药大获丰收。说来称奇当年中草药的收购价格也是节节攀升,致使千万斤的草药卖出了好价钱,米加村实现了“一季脱贫”的梦想,干部群众乐的合不上嘴。

 

沿着焦书记的脚印一路走来

 

  “吃水难、浇地难”是多年来困扰米加村生产和生活的大问题。如何迅速改变现状,是压在孙树祥同志心头的大事。他四处奔走,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协助解决,最后,终于争取到了市医药管理局党委无偿划拨的“盘元、铁丝、水泵、柴油”等物资。而后,孙树祥同志和村里的老少爷们,利用场光地净的冬闲时节,顶风冒雪,废寝忘食,一口气打了56眼机井,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的难题。时至今日,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些水井还恩泽着当地百姓。

 

米加村仅有一所小学,破烂不堪,屋顶露天,门窗用破塑料纸遮掩,不蔽风雨,孩子们无法上课;一些五保户的孤寡老人更是凄凉,“床前屋漏无干处”是他们生存的真实写照。孙树祥同志看到眼里,痛在心里,一鼓作气,奔走呼号,再次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除划拨了专项资金外,又送来四大卡车油毛毡、水泥、建筑五金、民用玻璃及燃煤等房屋修缮和取暖物资。那个冬天五保户老人终于不再受冻,温暖的教室里也响起了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乡亲们由衷地赞叹,都说:“老孙同志是沿着焦裕禄书记的脚印走进俺村咧。”

 

他被村民誉为“孙支书”

 

六个春夏秋冬,整整2190个日日夜夜,孙树祥同志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这片贫穷的土地,温暖着乡亲们的心。而他自己则像一位西行的苦僧,艰难前行。米加村距离市区往返一趟约40公里,六年里按孙树祥同志每月一趟来往计算,也有2880公里的路程,这大约相当于70个“马拉松”赛程的距离。不可思议的是,他每次回市内探亲或是汇报工作,不管是骄阳似火,或是寒风凛冽,从不乘坐其他交通工具,都是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来去匆匆,这不能不令人惊叹唏嘘。当问他为什么不花个“块儿八角的坐公交车,而都是累死累活“千里走单骑”时,他语重心长地说,“米加村实在是太穷了,能省一个就省一个吧。”

 

孙树祥同志六年来扎根贫困乡村,以一名参政党——中国民主建国会普通会员的博大胸怀,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赢得了乡亲们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乡亲们视他为亲人,村委会一班人视他为上级领导。凡大小会议都让他坐上首,干部群众都说他是“主心骨”、“活财神”,大事小事都想听听他的看法,让他拿主意。尽管孙树祥同志不是共产党员,但大家都情不自禁叫他“孙支书”,着实让他啼笑皆非。对于这种虽出于敬佩,但又很不恰当的称呼,他也曾多次严肃批评纠正,但“孙支书”的呼唤仍此起彼伏……一声声“孙支书”权当是对孙树祥的最高礼赞吧。

(作者系民建开封市老会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