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07-05-30 16:23:05  作者:民建河南省委员会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东方文化的摇篮,全省拥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6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居全国第一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二的地上文物,馆藏文物达130多万件,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博大精深、灿烂厚重的“祖宗文化”,影响着整个中国,影响到全世界。古朴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璀璨多姿的名胜古迹,加之雄浑壮丽的山川河流,纯厚质朴的民风民俗,吸引着的众多中外游人。河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必将给中原地区和我国更大范围的旅游文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我省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节、开封菊花展和河南博物院的建成并对外开放、《河南风》旅游促销团声势浩大的对外宣传促销活动等,已经在全国创下品牌,但是这些还都比较单一,离产业化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省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底蕴雄厚,已经是世人不争的事实,谁也夺不去,等将来经济进一步发展了,再进行开发,这种认识上的偏见制约了我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河南旅游景区()企业化改革进程缓慢,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旅游资源的条块分割、利益分割和效益垄断观念阻碍了企业化改革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完成企业化改革的旅游景区()约占总数的810%,大部分旅游景区()还沿袭着原有的事业单位的体制,处于“等、看、靠”经营状态,客观上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一是 旅游景区景点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战、分散经营, 有利时蜂拥而至,无利时互相观望,有了责任又相互推诿,各景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管理现状,既影响旅游景区的整体开发、包装和市场促销,也影响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在许多地方,因惧怕“历史老账”纠缠不清,社会资本宁愿闲置,也不愿投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二是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资料的损毁、流失严重,搜集整理工作进展缓慢。三是由于地方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强行对一些能够在近期内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的景区加以“保护”,不仅影响了旅游开发,也影响旅游文化的挖掘。

(四)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缺乏保护意识。我省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多数停留在粗放、原始、表面化状态,缺乏深度挖掘和精雕细镂。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过分突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的倾向,重视景观的建设投入,忽视文化内涵的开发;甚至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和加快工程进度,有破坏和遗弃文化资源的现象。

(五)旅游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加之培训和知识更新滞后,尤其是导游讲解员群体的导游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游客对我省历史文化了解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的旅游形象。 

二、加快开发利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和意见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旅游产业的历史文化含量。一是走出观念上的误区,抛弃以往那种把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对立起来的片面认识,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是为了开发利用,而开发利用则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更好保护的观念,认识科学开发利用历史遗存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二是增强对机遇和挑战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会形成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为旅游文化产业提供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对于旅游文化产业,也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抓住机遇,谋求发展,迎接挑战。

(二)搞好规划,积极稳妥地开发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的起点要高,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科学论证。一是人文景观的开发与自然景观必须相协调。二是必须经过严肃认真的历史考评、史籍印证、掌握必要的开发手段和科学技术,用文化包装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不应盲目开发。
   (三)政府主导,创新投资机制。一是除政府投入外,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实现投资多元化,可以建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发掘,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施行旅游文化项目开发的贴息贷款,支持旅游文化产业稳步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对于旅游景点的配套附属部分,如游乐、商业服务、民俗文化等设施的投入,均可放开,通过招商引资和民间资本投入的市场运作方式予以解决。三是政府投入的资金在使用上要突出重点,支持一个,叫响一个,成功一个,防止遍撒“胡椒面”的平均主义做法。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政府应拿出专项资金引导、支持旅游景区(点)的企业化发展,对按期完成改制的旅游景区()给予税收减免的奖励;二是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支持旅游业的跨行政区划分、跨管理部门的联合经营。三是要加大对旅游市场,尤其是对旅游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旅,加强对文化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和消除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的非法销售行为,净化旅游文化市场。四是要加强对旅游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培训和资格审查。五是要把旅游创汇和其他产业部门的出口创汇在优惠政策方面一视同仁,提高旅游企业的创汇积极性。

(五)加大对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力度。一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全面系统地宣传河南的历史文化遗迹、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二是通过文艺形式宣传河南的历史文化。应有计划地组织作家、艺术家用歌曲、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等形式反映我省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可以考虑建立河南大剧院,收集全省各地有代表的地方优秀剧目轮换或混合演出,并列入各个旅行社的接待项目,大力向旅游消费者推介;三是出版部门应有计划地出版一批权威的、质量上乘的图书、图片和音像制品,系统地介绍我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
   
(六)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的现状,整合旅游资源,力促新的、更大的旅游集团的形成,提高我省旅游产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