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日期:2012-03-28 16:58:42  作者:赵国良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平顶山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平顶山市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建设“三化”协调发展、“三地”优势突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战略支点,顺利实现提前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资源禀赋良好,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平顶山市是文化资源大市,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据考证,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筚路蓝缕、繁衍生息。物换星移、薪火相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形成了众多灿烂的文化资源,如观音文化、墨家文化、曲艺文化、陶瓷文化、酿酒文化、冶铁文化、姓氏文化、衙署文化、山水文化、矿山文化等。这些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久远的、现代的,无数灿烂的文化瑰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金矿,也是平顶山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平顶山市是较早提出文化强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城市之一,有一定的文化产业基础。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战略引领下,我市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和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市场;推出了佛教文化、姓氏文化、衙署文化、温泉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开发整合了魔术、曲艺、汝瓷、绢花、泥塑、金镶玉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进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了马街书会、宝丰魔术、汝州曲剧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了中国曲艺节、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大型节会活动,提升了平顶山市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扶持政策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整合挖掘文化资源,加大文化发展投入,增强文化企业实力,提高文化产品层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快平顶山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大市的跨越。

  二、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文化产业更是如此。目前我市文化企业存在着中小企业较多而大型龙头企业偏少的现象。因此,培育“航母级”的文化企业集团,就成为当下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组建报业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文化影视传媒集团、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合格市场主体。要加大对国有龙头企业在土地、融资及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兼并重组,扶持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要引导企业将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对文化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项目,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三、有效配置文化资源,集聚发展文化产业

  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产业集聚。文化产业园是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是促进各类资源有效配置、文化企业集群发展、文化品质改善提升的重要手段。它为文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吸引带领大中小企业联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产业功能之外,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对于整合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打造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丰富文化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平顶山市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园区时,要注重挖掘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战略;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文化产业集聚水平。

  四、创新服务发展理念,做大投资融资平台

  文化产业的发展同其他产业一样,也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为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已经搭建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平顶山市文化投资公司)做实做大做强,提高其投融资能力,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要加大资本金注入力度,提高平台的资金实力。二是要加大资产整合力度,提升平台的融资能力,从而源源不断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作者系民建平顶山市委副主委、平顶山市新城区发展改革(招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