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窑洞对”,不忘合作初心
日期:2020-07-23 10:02:33  作者:郭敏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网站 

  75年前,也就是 1945年7月4日,受中共的邀请,黄炎培以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身份参访延安,在杨家岭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两人推心置腹,就当时的国内形势促膝畅谈。黄炎培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兴衰“周期律”的思虑,被毛泽东自信地“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的回答,给打消了顾虑。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75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窑洞对”,仍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 黄炎培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回想当年,对话开始,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一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那时,也就是1945年7月,抗日战争虽现胜利曙光,但何时获得胜利不可预期,黄炎培提出的不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而是共产党人如何跳出 “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周期律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对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以后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来说更有深远意义。虽不能断言当时黄炎培已预见到不远的将来共产党会单独执掌全国政权,但今日回顾确是如此。由此可见,黄老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也突显出他对形势发展预估的前瞻性,同时也显现出作为民主人士对共产党能够执政的信任与信心。

  二、多党合作达共识,共谋社会发展

  纵观8个民主党派的创建以及能与中共坚定地站在一起,最终形成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只因在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上有共同的目标与追求。

  在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取得伟大胜利的前夕,1948 年 5 月 1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口号,8个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议,制定了政治协商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绘制了美好的愿景。从此,多党合作开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和威望,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循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适时修改本党党章,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尽管各民主党派有各自的特殊使命,但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各民主党派共同的奋斗目标。继续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舟共济、精诚合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承担使命,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可见,中共中央对民主党派寄予的厚望,多党合作使命任重而道远。

  三、不忘合作初心,共创美好未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初始的原本的意图和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时起就确立的最高理想,是党近百年来一直坚守的奋斗目标,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政治基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民主党派要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才能不断为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

  2012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8 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分别座谈时,重提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 一方面体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真挚情谊,另一方面也是对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重视及在不同历史节点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肯定。

  进入新时代,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才能不断为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民主党派要坚持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共创美好未来。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建良言、求实效,为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为新时代伟大奋斗书写新篇章!

  (作者系民建郑州市委理论委员会委员、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