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加强制度建设的思考
日期:2007-05-30 18:00:56  作者:邓丽娜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 

  制度,学术界普遍认为有三层涵义:一是宏观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讲的社会形态、封建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二是中观上的较为具体的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三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它是由前两者规定的、是前两者的细化、具体化,没有后者,前两者就会陷入空泛化和不可操作的危险,如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各行各业的具体规范等。宏观制度规定和制约着微观制度,微观制度对宏观制度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作为民主党派的制度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做起,现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大家一起研究探讨。

  一、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论述过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粉碎“四个帮”后,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党过去的历史经验时,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认为,要从根本上避免“文革”再次发生,一条基本思路,就是加强制度建设,改革现行制度的弊端,若不从制度上考虑和解决,明天还会犯今天的错误,“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历史和实践告诫我们:“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重视宏观制度建设的同时,又非常注意微观制度建设,指出社会主义走向完善,就“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只有法制、体制、机制“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发挥制度的作用。

  人们经过对“文化大革命”惨痛教训的反思,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制度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刚性的保证功能。

  二、民主党派应把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前提

  把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是民主党派在加强制度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宏观制度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这种特点和优点的主要表现是: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核心。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民主党派成员应该认识到,在这一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通过政党的这一制度,确立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使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管理,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各民主党派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党派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出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各项制度。

  三、在宏观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和规章

  制度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制度建设不仅是宏观制度的建设,而且微观制度要与之相配套,这样才能使原则性与具体性、程序性与可操作性的制度统一起来,成为有效的运作机制。民主党派的微观制度建设就是为保证参政党切实履行自己职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党派必须全面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不仅要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还必须为参政党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可以说微观制度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保障性的建设,是工作经验的升华和规范,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必不可少的载体。要根据民主党的性质、目标、任务的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适应组织运行需要的制度,并努力做到科学化、规范化,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本人初步归纳为应建立以下主要制度:

  一是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明确主席(主委)办公会议、全委会议、常委会议、机关办公会议的组成、议事程序规则和成员职责,并自觉遵照执行,做到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保障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

  二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制度。要通过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生活会、谈心会、座谈会、年终述职会和届中评议等办法,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与考核。

  三是参政议政工作制度。要通过建立参政议政组织网络、人才网络、资源信息等工作机制,把分散在不同单位和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党派成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组织网络、人才网络,实现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参政议政课题调研机制,保证参政议政调研工作能够有计划、有重点、有秩序的进行;建立引导和激励机制,通过树立典型、奖励先进的办法,引导广大成员为参政议政做贡献。

  四是发展成员考核培养制度。要全面贯彻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有关方针、原则和政策,严格程序,加强管理。要认真履行申请手续,建立健全联系、考察、培养发展对象的制度。对考察合格的对象,要按章程规定的程序严格审批。

  五是机关工作制度。要配备好机关工作班子;合理设置机构;通过教育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途径,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培养培训;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机关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建立起高效、文明、团结、务实的机关。

  六是机关干部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家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干部的录用和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四、在加强制度建设中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通过科学总结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措施。

  二是适用性原则。就是注意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保证制定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

  三是系统性原则。就是既重视基本的法规制度,又重视具体的实施细则;既重视单项制度建设,又重视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的配套;既重视党内制度的建立健全,又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使各项法规制度彼此衔接、环环相扣,真正发挥法规制度的整体合力。

  四是改革创新原则。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各项制度应该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以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总之,加强制度建设,应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实践表明,许多规章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无论是宏观制度还是微观制度,其共同点,就是要求制度内成员共同遵守,不能自行其事,不能“打擦边球”,不能“绕着走”,自由是制度内的自由,制度以外没有自由。制度就其本质功能来说,它是对全局起作用的,局部、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全局。制度一经形成,就应该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言行,使人们的言行自觉地纳入制度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