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教会我的那些事
日期:2020-06-05 15:41:42  作者:张杰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网站 

  整个城市因为疫情停摆,而总有些人在逆行。

  早晨7点半离开温暖的家和家人道别,驱车15公里去往执勤地点,戴上袖箍,穿上工作马甲,拿起温枪,无论气温多冷,必须站在户外,工作时长早8到晚8,时间状语是每一天。

  是的,我是郑州市十几万机关人员在疫情期间下沉社区志愿者中最普通的一员。

  这场粹不及防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每一个中国家庭在忐忑和焦虑中禁足春节,当郑州市政府号召机关人员下沉社区作为志愿者辅助每一个小区更严格规范的进行进出管理的时候,市直所有的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所有领导干部,全部行动了起来,无一人缺席。

  记得我所在的社区的管理员说过,疫情当前,每位志愿者都愿意为这座城市做点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并不清楚。我们相信自己绵薄之力,也能激起千层浪。我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疫情一天不消失,我们一天不停止。当然我们也会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措施,不让好事变坏事,我们会坚持到最后,危难时刻,志愿者必须挺身而出。

  这是每一位机关下沉社区志愿者内心写照。
 

  疫情,让我看到了体制的能力,那是由一个个普通人创造的举国奇迹。

  大部分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大年初一就接到了返岗待命的消息,大部分在初三、初四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是初四开始第一天上的班,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开车出门面对的是空荡荡的如城市灾难片一样的静,但绝不是那种死一般的破败和荒凉的静寂,而是那种空旷又沉寂的安静。因为大街小巷干净而整洁,交通灯还在正常运行,如同某个早起的清晨,街道上还空无一人,整个城市酣睡未醒,但处处蕴涵着生机。

  彼此网络舆论悲愤的情绪几乎淹没了每一个人,那种悲愤产生的结果是“不信任”,对确诊数字的不信任,对治疗情况的不信任对政府能力的不信任。

  但网络之外的世界依然运转正常,体制内的各个单位用井井有条而高效的工作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远程视频会,线上动员会,完成部署,推动行动,拿到值班表的第一时间,大家去到高速卡口,去到社区一线,去到小区门卫,去到国家需要我们去到的任何一个地方。

  除了医护人员和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我们这帮机关下沉社区的志愿者是这场疫情最先反应过来的人,排查湖北返乡人员,登记造册,隔离测温,全面消杀,巡逻宣传,连续作战,彼时每日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养尊处优也许是百姓们对于机关干部的印象,但这次疫情中,让我看到不一样的机关干部形象。在缺少防护、危险未知的情况下,体制内的普通干部仅靠动员,就身先士卒的走上了防控一线。他们工资不高、工作平凡,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抛开这个职业属性,他们是某个老人的儿女,某个孩子的父母,某个男女的爱人,他们是时代长河里微不足道的普通人。

  我目光所及之处,无一人退缩,大家排除万难,毫无怨言。

  这次的疫情更像是对十八大后体制能力的一次大阅兵,我无意为这个体制辩驳,也深知每种体制都有它的利弊之处。但在防控一线,我看到的一种默契,一种团结,一种力量。

  那些之前一直在喊的但我理解起来模糊不清的口号,一下子在行动中变清晰了,比如在某些坚持不下去的时刻,是真的因为心里有“四个自信”,所以才能在危难时刻偏执的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必须能赢得过这场战役。(写到这里,又流眼泪了,原谅我的感性。)
 

  疫情,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是这个时代像金子一样珍贵的东西。

  刚开始觉得这次疫情像一面放大镜,放大了人性的阴暗面。但真正走上防控一线,才发现人性的光辉无处不在,疫情更像是照妖镜,将人和鬼的各自真面目照的清清楚楚。

  去慰问了一个在疫情一线因公殉职的村干部,正值壮年,连续熬夜突发心梗殉职,因事发突然未能留下只言片语。大领导闻讯第一时间赶去祭拜,灵堂因为疫情布置简单,甚至有些冷清。领导安慰遗孀,并询问道:“生活上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帮助? 您尽管说。”

  伤心欲绝的遗媚,面貌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那种中年妇女的模样,可能一辈子都围着丈夫儿子在炉前灶间转悠,没见过什么世面,因刚刚失去了家庭的主心骨,一听到这话泪水涟涟:“是真的难,困难多……”领导心有戚戚等她开口提要求,却不想一直坐在旁边的她的儿子先发了话:“妈妈,我们没有困难!”这话说得斩钉截铁,让在场的人均是一愣。

  面容枯槁的母亲在话语声中抬头看向自己的孩子,有一丝的惊愕和不解。“我们没有困难,别人现在受的困难比我们不知道难多少,爸爸在世的时候最要面子,他为村里做的事不是为了让我们在他离开后给国家提困难!”

  年轻的儿子话说得坚定而郑重,伤心的母亲在恍惚中抬起头来,仿佛收到了某种莫名的鼓舞,“对,我们没有困难!”

  怎么会没有困难,家庭的主心骨刚刚离世,创伤都来不及治愈,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生活来源哪里来,今后的路要怎么走?所有人都知道这往后有千般万般的难处,但已成年的儿子在这一刻接过了父亲的遗志,坚定而坦然。这是自力更生的志气,也是勤劳朴实的美德,是以身作则的家教,更是代代接力的传承。

  领导临出门时备受感动,暗地叮嘱道:“有困难一定要帮,不要让老实人吃亏。”疫情防控一线看到了许多这样的“老实人”。

  看到了不眠不休靠吃泡面支撑日日坚守岗位的社区书记,也看到了疫情期间免费给独居老人送饭照顾老人起居的饭店小老板,看到了因残致贫又受了国家扶贫政策脱贫的独臂小伙提出要到村里当志愿者回馈社会,也看到了一家三口齐上阵到社区当志愿者坚守到现在的普通家庭。

  这些闪光的个体并没有出现在新闻报道里,但是在一线却流传在人们囗口相传的口碑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互联网的世界里,个体的崛起变现的故事比比皆是;在现实社会中,个体的闪光正在推动整个群体的进步。

  疫情期间我脑子里常想起鲁迅先生写的那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

  以上。

  2020.6.2晨

  (作者系郑州市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科员)